在生产队那个时期,生活与生产所需的物资可算不上丰富。大多数物资都得依靠统一进行调配才行。就拿买东西来说吧,不论是买粮食、买布匹,还是买肉类,那都得拿着对应的粮票、布票、肉票才行,甚至就连买香烟都得有烟票,光手里有钱那是没办法买到东西的。不过,那时候的物价倒是挺便宜的。就说猪肉吧,一斤也就五六毛钱的样子,差不多一个成年人辛苦劳作个一两天,挣到的钱就足够买上一斤。前面讲的是吃穿方面的情况,那当时人们出行的花费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在生产队时期,人们出行主要的方式有乘坐公交,还有乘坐出租车,再者就是乘坐火车,当然,条件允许的话也能选择坐飞机出行。
咱们先来讲讲乘坐飞机的情况吧。这儿有一张1973年的飞机票,是从合肥出发前往北京的,当时那张机票的价格是55元。在六十年代的时候,一个城市里普通职工每月的平均工资也就45元左右,这么一算,单买这一张机票的话,一个月的工资都还不够花的。不过,在那个时候,乘坐飞机的人大多是因为公事出差,机票费用都是由单位来负责报销的。再看看现在,从合肥到北京的机票,平均价格大概在1700元上下了。这么对比起来,工资上涨的幅度可比机票价格上涨的幅度要大,也就是说工资上涨倍数已经超过了机票价格的涨幅。
瞧上面这张图,展示的是1974年从兰州去往南京的机票,当时的票价是81元。再看看下面那张图,是从上海到北京的机票,票价为64元。不知道评论区里的朋友们,有没有谁在那个时候乘坐过飞机?想来在那个年代能坐上飞机的人,恐怕都算是出类拔萃的,可不就如同人中龙凤一般。
下面咱们再来瞧瞧火车票的情况。在生产队那个时期,乘坐火车已经算是挺普遍的事儿。要知道,那时候私家车压根就还没普及开来,长途汽车的数量也不多,所以火车自然而然就成了全国人民出行时最为重要的一种交通方式咯。
瞧瞧这张1959年从兰州去往中堡的火车票,票价是2.19元,另外还附带有0.04元的保险费。这车票的年代可实在是太过久远,真搞不明白那个时候为啥会有保险费这一项,也不知道有没有上了年纪的朋友清楚这其中的缘由?
瞧这一张,是1966年从北京去往锦州的卧铺车票,而且还是上铺,当时花了7.1元。这价格可不算低,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这些钱都能买上10斤猪肉咯。
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甘肃张掖有个山丹县,那时候从这儿乘坐火车出行,路途的距离并不算长,而相应的票价仅仅只需要0.45元。
再来瞧瞧公交车的情况。这里有七十年代上海市的市内公交车票,不知道还有谁能记得?那时候的车票主要是四分和六分这两种面值,一般来说,四分的车票用于上下班基本上是足够了。而且啊,在当时,想要从事公交车司机以及售票员的工作,那可是得具备本地户口才行的,这两个岗位在当时可都是让大家特别羡慕的工作岗位。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存在出租车。只不过,那会儿的出租车可不是咱们如今常见的那种轿车样式。它是一种三轮机动车,在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那数量还挺多的。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想当上出租车司机可没那么容易,是得稍微有点关系才行。而且那时候打车的车票价格也不贵,要是在市内跑个短途的话,花上几毛钱就能够轻松搞定。
接下来瞧一瞧一张实实在在的上海市出租车票。时光追溯到1987年,那时候的出租车已然颇具现代模样。是在西藏路登上车的,而后在南某路下的车,整个行程的里程数是7公里,总共花费了4.2元,这么算下来,相当于每公里才六毛钱,可如今通常每公里都要2.4元。
在了解完机票、车票的情况之后,咱们接着瞧瞧船票吧。回溯到1975年的时候,乘坐长江客轮,从重庆前往涪陵,如果是卧铺票的话,票价为三元。再把时间推移到1980年,同样是长江客轮,从涪陵到丰都,这段路程一共是50公里,那时的船票价格是1.1元;要是从涪陵到长寿,船票则是1.2元。那么,这样的价格算贵吗?
#深度好文计划#